四川特驅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職業教育、教育培訓服務、教育品牌推廣、教育及教育衍生產品開發的綜合性服務機構,開展對內、對外教育服務與合作。
當前,高等教育治理結構與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如何分類發展、分類推進,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2020年以來,福建江夏學院全面落實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任務,“軸輪協同”構建整體轉型框架,“六維立體”促進校內外資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產教深度融合。
全方位構建整體轉型框架。學校以建設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中軸”,結合地方需求、行業需要以及辦學實際,構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建設、應用型學科建設、產業學院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四位一體”結構體系,推進全領域、全方位、全方面綜合改革,形成了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的改革路徑和發展模式。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碩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建設為“兩輪”,圍繞學科方向、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平臺建設五大要素,對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基本條件,有機結合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實現三大發展目標的空間性同步、結構性銜接、功能性支撐,轉型發展能級與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成型。
全精度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學校科學判斷趕超時期學科發展地位,制定實施《學科建設管理辦法》,聚焦“打造一流本科專業,推進新文科、新工科建設”,聚焦產業鏈、創新鏈,創新打造“江夏版”學科發展新型體系。學校積極推進專業與產業規劃銜接,統籌布局專業結構,加強新增設置、撤并調整、結構優化的精準管控力度;推動法學蓄力發展、土木工程提檔升級、工商管理升級改造、電子科學與技術彎道超車、應用經濟學提質強效及其他學科加快發展,重點培育4個校級應用型學科,提升標準化建設通達能力,打造特色優勢學科新高地;全面對接國家一流專業標準體系,鞏固提升省級一流專業的引領地位,增強面向一流專業培育項目乃至各專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跨領域合作,探索學科專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機制,組建了財富管理、跨境電商、智能光電子、審計與財務服務、現代社區服務等跨學院專業群,創設裝配式建筑、財富管理、資產評估與財務服務、數字經濟、聯發物業與議和勞動人事等產業學院。這些措施,極大地加強了產教合作,有序推動了專業鏈產業動能提升和發展要素雙向流動。
全效度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學校重塑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實踐性、崗位性“三維”進階結構,形成校企(行業或政府)人才培養方案二元制定、課程教材二元開發、實習實踐基地二元建設、教師隊伍二元組成、科研創新二元協同、就業創業二元促進的全方位新型“六個二元”結構,創新形成“訂單培養”“加餐培養”“預就業創業”“學訓賽創融合”“三三”制及工作室、分段式培養等多種混合式人才培養模式。融資租賃訂單班由校內教師和行業企業精英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內容、編著教材、授課和考核。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更是由企業專家直接授課,部分學生直接在企業完成畢業實習。聯發物業產業學院人才產業班則采用“加餐模式”,即在不影響學生正常上課的前提下,聘請專業咨詢顧問和企業高管,通過周末和晚上授課方式為學生“加餐”提供實踐技能訓練。
全向度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學校新訂、修訂科研項目管理、科研機構建設與管理、成果認定等規章制度,貫穿“培育—申報—管理—成果—轉化”全鏈條,覆蓋經費管理、縱橫向項目、平臺機構、科研團隊、成果轉化等各領域。學校圍繞政府決策咨詢或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以解決重大問題為導向的科研平臺。目前,學校有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省重點實驗室、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17個,省級學會和研究會4個。其中,“數字福建智能家居信息采集及處理物聯網實驗室”是福建省首批入選的10所高校類物聯網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之一,“福建省環保節能型高性能混凝土協同創新中心”是首批全省15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還積極“借船出海”,與福州大學共建“場致發射顯示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稀土與鈣鈦礦量子點發光材料與器件實驗室”“福建省金融科技創新重點實驗室”,為解決福建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提供基礎性、前瞻性的科技支撐。
全準度提升區域服務能力。學校整合資源采用“多元三高”模式:高點起步,擴寬資源來源渠道;高位嫁接,促進合作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高標定位,合作領域由窄向寬發展、合作程度由淺向深推進。學校與海峽人才市場、網龍公司等100多家知名行業企業形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與近30個政府部門簽訂實施合作共建協議,與省委省政府信訪局、司法廳、知識產權局分別共建信訪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院、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知識產權法律與實務研究院,成立福建江夏學院陽明學研究院;圍繞海法與自貿港區、涉臺法律、數字金融、金融鄉村振興等領域,建設了一批特色智庫,如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海法與自貿港區建設研究中心”等。
作者:林瑩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28日第5版 版名:高教周刊